精彩小说尽在小说三千网!

小说首页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首页 > 历史 > 《抗日之铁血兵王》在线阅读 > 第九百四十三章:大生产运动(求订阅!)

第九百四十三章:大生产运动(求订阅!)

紫色蔷薇





        【抗日之铁血兵王】第九百四十三章:大生产运动(求订阅!、求月票、求一切!)
        “听说你小子还要扩兵,招纳那么多的部队你养活的起吗?”很意外主席并没有对马铮提出的问题做出评价,而是问起了绥察军区招募新兵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  马铮也知道主席现在心里的矛盾,虽然苏联现在并没有给他们多少实际上的支持,甚至于在江西的时候苏联还给国民政府十几个苏联步兵师的装备,让国民政府用这些装备了苏联装备的步兵师来围攻苏区。
        但是他们现在还绝对不能同苏共翻脸,那样做的后果很严重,毕竟现在对于延安方面来说苏共就是一面虎皮大旗。有了这面虎皮大旗的庇护虽然没有实质上的好处,但是却可以让明面上的敌人有所顾忌,但是要是失去了这面虎皮大旗,中国外面的环境一下子就会变得很恶劣。
        知道了这一点马铮也没有过分地追问,毕竟有些事情只需要轻轻点一点就可以,说多了反而不美。
        “呵呵呵,当然养活的起了,有了同志们从美国弄回来的资金,我们可以从国统区甚至于敌占区购买粮食,我们自己的重工业基地可以生产武器装备,所以养活这些部队自然没问题。更何况这次组建的这些新部队主要是用来充实后方的,也不需要他们上战场,闲暇的时候这些部队还要屯田,自己生产粮食,所以军区的压力并没有想象的大!”马铮道。
        “屯田?”主席惊讶地问道。
        “嗯,您难道不觉得部队开荒种田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吗?”马铮反问道。
        “屯田之法自古就有,但是用现代军队进行屯田真的好吗?”主席皱着眉头问道。
        马铮很认真地说道:“主席,您老刚进门的时候问我延安怎么样,比起归绥又这样,其实我没说实话!”
        “哦,那你实话是什么?”主席饶有兴趣地问道。
        “延安总体来说还算不错,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,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:物质生活匮乏,精神生活充实。”马铮沉声说道。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说?”
        “延安这个城市精神面貌很不错,不管是城里的老百姓还是军队都充满了活力,在这里人们很容易受到感染,这里有的是希望,可以说延安就是中国革命的火种。但是延安人民的生活水平实在太差了,比起归绥差了不是一点半点,就连部分沦陷区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赶不上。”马铮实说实说,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都和主席说了一遍。
        主席停了老大一会才说道:“你说的很对,延安的现状正是你说的这样,但是现实就是这样,部队连军粮都不够,我们大后方的老百姓又去什么地方提高生活水品呢。既然不能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,那么就只能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的水平了,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!”
        马铮知道主席说的是实话,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物质生活是十分艰苦的。边区本来就是一个贫瘠的地方,自然条件恶劣,主要种植生长季比较短、耐旱性较强的杂粮等农作物,而且产量很低,民食以小米等杂粮为主;牧业以养羊为主,穿衣主要依靠土布和皮毛。
        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片勉强只能自给自足的地方,一旦发生天灾这里的人就只能背井离乡,所以这里一直都是农民起义爆发的几个大源头之一,像明末的李自成等人都是这里出生的人。
        其次现实情况更是加剧了延安地区贫困程度,自从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之后到达边区,大批的外来人员来到了边区,部队所有的消耗都得边区的老百姓供养。
        同时,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,国民党军队对边区采取了经济封锁政策和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,边区一切外援几乎完全断绝,而必需品如棉花、布匹又被禁止流入,导致了边区吃饭、穿衣的困难。
        马铮想了想说道:“主席,这几天我在延安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和走访,看到了一些好的地方也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,在我军中存在的衣分三等、食分五等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广大知识分子以及民众的不满,然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在于边区经济不发达,物资匮乏。我们只要将这一问题解决了,其他的都可以迎刃而解,另外像我们边区丰富的精神生活也可以保留或者发扬光大,这样延安才可以真正成为我们党员的圣地。”
        “谈何容易,边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很是让人忧心,我们几个已经商量了很多次,还找了很多在经济方面很有建树的专家,但是都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,所以...”
        接下来的话主席并没有往下说,但是马铮却知道主席的意思。
        马铮也知道这个时代的领导人确实都不容易,不说对面的主席了,在经济方面连一向财大气粗的蒋委员长也是一筹莫展。国民政府财政收入若按预算收入每年10亿元计算,仅战费支出就是财政总收入的2倍。
        实际上,国民政府财政收入并未达到预算数字,1938-1941年间,每年财政收入只有4亿元左右,较1937年财政预算10亿元,只收到40%。战前东部富庶地区是国民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地,抗战爆发后这一地区很快沦陷,使国民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减少。
        连国民政府都是这样一个状况,更别说只有几十个县的边区政府呢,也怪不得主席不相信马铮有能力解决边区政府当下所遇到的困难。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里马铮突然意识到主席之前为什么就苏联方面问题避而不谈,反而是将问题引到了这里,主席这是告诉自己不是他不想解决,而是无能为力。
        以现在党中央以及整个边区政府所面临的财政困难,不要说是其他的了,单单穿衣吃饭就够让人发愁的了,更不要说是其他的事情了。要是连穿衣吃饭都无法解决的话,再说摆脱共产国际以及苏联方面的掣肘不过是在作死。
        马铮顿时领略了这个时代政治家的高明手腕了,人家根本就不正面回答那些敏感的问题,只是从侧面告诉你不是我不想而是不能这样干,这样干会出大事的。
        马铮暗暗苦笑一声,主席就是主席,这样高明的手段不是自己能学得来的。
        其实说来说去这些问题根源还是经济发展的问题,而经济发展的根源就是物资问题。要是换了旁人也许还有些难度,但是放在马铮身上一切都将不再是什么不可解决的问题。
        “主席,您说的这些我也清楚,而且在我看来这一切也不是事不能解决的,现在民众对边区政府的有意见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借粮而起的,只要我们解决了这件事,边区一大半的事情就解决了,这件事您就交给我就可以了,另外边区的经济建设我也会给您拿出一个提纲的,不过这一切都需要主席您的支持才行!”马铮道。
        看马铮说得如此坚定,主席也开始心动了,毕竟马铮的战绩摆在那里,那是一个习惯创造奇迹,喜欢从胜利走向更加伟大胜利的人,在他身上一切皆有可能。
        “说说你的想法嘛,只要是好的我都支持!”主席当即问道。
        “我希望以中央的名义发起一场大生产运动,自己动手丰衣足食,我们绥察军区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展起来就是这样干的,我们军区正规部队是不从事农业生产的,但是后方的守备部队则是都有自己的自留田,每年出产的粮食足够军区部队一年的消耗,还可以支援给兄弟部队一些。”
        马铮继续说道:“所以我们很少向辖区内的老百姓征收赋税,因此我们很快就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,刚刚我们军区又招收了12万新兵,这些新兵绝大多数都是农家子弟,十万大军只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征收齐了,这要是没有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支持是根本无法办到的。”
        马铮说的这些主席很是吃惊,他知道绥察军区在绥察两省很受当地老百姓的信任,但是却没有想到会相信到如此一个程度。(未完待续。)




请记住本站域名:www.xs3000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xs3000.com/mobile/

设置 手机 书页

上一章 | 章节 | 下一章

设置X

保存 取消

手机阅读X

手机扫码阅读